五倍子,又称百虫仓、百药煎、棓子,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、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,主要由五倍子蚜虫寄生而形成。其干燥虫瘿入药,具有敛肺降火、涩肠止泻、敛汗止血、收湿敛疮的功效。常用于治疗肺虚久咳、久泻久痢、盗汗、消渴、便血痔血、外伤出血、痈肿疮毒、皮肤湿烂等病症。五倍子含有丰富的鞣酸,是中医常用的收涩剂之一。在中医理论中,五倍子归肺、大肠、肾经,味酸、涩,性寒。使用时需注意其收敛之性,不宜过量使用,以免影响身体健康。你知道吗?在我国的中医药宝库中,有一种神奇的药材,它不仅名字听起来有点儿特别,而且功效也是多多益善。它就是——五倍子!今天,就让我带你一起揭开五倍子的神秘面纱,看看它究竟有哪些神奇之处吧!
五倍子:大自然的馈赠
五倍子,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陌生?其实,它可是大有来头呢!五倍子是漆树科植物盐肤木、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,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。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像天外来客?其实,这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神奇礼物。
五倍子:外形独特,辨识度极高
五倍子分为“肚倍”和“角倍”两种,外形可是各有特色。肚倍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,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,微有柔毛。而角倍则呈菱形,具有不规则的钝角状分枝,柔毛较明显。是不是觉得五倍子长得有点儿像小灯笼呢?
五倍子:功效多多,用途广泛
五倍子的功效可是相当丰富,简直就像一个小药箱。它具有敛肺降火、涩肠止泻、敛汗、止血、收湿敛疮等功效。是不是觉得五倍子简直就是个“万能药”?
1. 敛肺降火:五倍子归肺经,味酸能收敛肺气,性寒能降火清热,所以对于肺虚久咳、肺热痰嗽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。
2. 涩肠止泻:五倍子归大肠经,味涩能收、能敛,所以对于久泻久痢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。
3. 敛汗:五倍子对于体虚汗多、自汗盗汗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。
4. 止血:五倍子具有止血的功效,可用于便血、痔疮出血等症。
5. 收湿敛疮:五倍子外用解毒敛疮止血,也可用于皮肤疮毒及湿烂。
五倍子:现代药理研究
现代药理研究认为,五倍子含有鞣酸,有沉淀蛋白质的作用。皮肤溃疡面黏膜与其接触后,组织蛋白质被凝固,形成一层保护膜,起收敛作用。同时,小血管也被压迫收缩,血液凝结而成止血作用。此外,五倍子煎剂对金葡菌、乙型溶血性链球菌、肺炎球菌、绿脓杆菌、白喉杆菌、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,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。
五倍子:使用方法
五倍子的使用方法也很简单。内服可以煎汤,3~6g;外用适量,煎汤熏洗;研末撒或调敷。
五倍子:注意事项
虽然五倍子的功效多多,但在使用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:
1. 湿热泻痢者忌用。
2. 五倍子不宜与五灵脂、海藻、白矾同用。
3. 孕妇慎用。
五倍子:生活中的小妙用
五倍子不仅是一种药材,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小妙用哦!
1. 防治水田过敏性皮炎:五倍子一斤碾成粉末,放入8斤白醋中融解,在下水田前,擦抹手脚受水浸泡处,使其呈黑色保护层。
2. 缓解盗汗:五倍子碾成粉末,每晚临睡前取1~3元,用凉水调成粘稠,敷在脐窝上,沙布遮盖,胶带固定。
3. 治疗宫颈糜烂:用五倍子、干矾等量科学研究粉末,加凡士林做成糊剂,用带线的小沙布块擦抹在宫颈糜烂处,12小时后取出。
五倍子,这个来自大自然的神奇药材,不仅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,还有许多生活中的小妙用。让我们一起走进五倍子的世界,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