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视曝光了南昌一家医院的三伏贴项目,导致大量儿童出现不良反应。具体情况如下:
1. 事件背景:
2019年7月12日至13日,江西省儿童医院共进行了881名儿童的“三伏贴”治疗,其中92名儿童出现了瘙痒、灼痛感、水泡等不良反应。
2. 原因调查:
调查发现,医务人员为了提高疗效,在“三伏贴”辅料配制过程中将往年配方中的嫩姜调整为老姜,酒精浓度从56°提高到62°,这是导致部分儿童贴敷后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。
3. 官方反应:
卫健部门已派专家前往医院调查,并且完全关闭了该院的三伏贴项目。
4. 三伏贴的适用人群:
三伏贴并不是适合所有人,以下人群不适合使用:
实热症、阴虚内热、糖尿病患者、孕妇和哺乳期妇女、瘢痕体质、支气管扩张或者结核活动期咯血的病人。
5. 使用建议:
专家建议,三伏贴最好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使用。敷用三伏贴后不要剧烈运动,避免出汗,避免电扇、空调直吹,同时要注意作息规律和饮食清淡,以保证最好的治疗效果。
总的来说,央视曝光的事件提醒我们,三伏贴并非“万能贴”,使用前需谨慎,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。最近央视曝光了一个直播电商领域的典型案例,让人不禁为之心惊!那就是广州辛选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虚假宣传事件,其中涉及的产品竟然是大家熟知的艾草三伏贴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,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。
直播带货,虚假宣传成“毒瘤”
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直播带货成为了电商行业的新宠。在这片繁荣的背后,虚假宣传、夸大功效等问题也日益凸显。广州辛选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这次事件,就是其中的一例。
事件回顾:主播夸大宣传,误导消费者
据央视报道,广州辛选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主播在直播过程中,为了推销某品牌艾草三伏贴,竟然夸大其功能,虚构商品性能,误导消费者。他们在商品卖点卡宣传内容之外,大肆宣扬艾草三伏贴具有“神奇疗效”,甚至声称可以“包治百病”。
市场监管总局出手,严惩虚假宣传
面对这样的违法行为,市场监管总局迅速行动,依法对广州辛选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查处。经过调查,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管局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八条第一款和第二十条规定,对当事人作出了罚款175万元的行政处罚。
消费者权益受损,直播电商监管刻不容缓
这次事件不仅让消费者权益受损,也暴露了直播电商领域监管的不足。事实上,近年来,直播带货虚假宣传的事件屡见不鲜,从保健品到化妆品,从食品到日用品,虚假宣传已经成为直播电商领域的“毒瘤”。
如何防范虚假宣传,保护消费者权益
面对直播电商虚假宣传的问题,我们该如何防范,保护自己的权益呢?
1. 提高警惕,理性消费:在购买直播带货的商品时,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要被主播的夸大宣传所迷惑,理性消费。
2. 查看商品信息,核实真伪:在购买前,要仔细查看商品信息,包括商品成分、功效、生产日期等,必要时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商品真伪。
3. 关注监管部门动态:关注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的动态,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,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。
4. 积极维权:如果发现虚假宣传行为,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,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直播电商虚假宣传问题不容忽视。只有加强监管,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,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健康、有序的网络交易环境。而对于广州辛选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这次事件,我们也要引以为戒,警惕直播带货中的虚假宣传陷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