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戟天(拼音:Bajitian,英文名:Medicinal Indianmulberry Root,拉丁名:Morindae Officinalis Radix)是一种茜草科植物,主要产于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省。它的根肉质肥厚,呈圆柱形,茎有纵棱,小枝幼时有褐色粗毛。叶对生,叶片长椭圆形,长3~13cm,宽2.5~5cm,全缘,叶缘常有稀疏的短睫毛,下面中脉被短粗毛;托叶鞘状。头状花序有花2~10朵,排列于枝端,花序梗被污黄色短粗毛;花萼先端有不规则的齿裂或近平截,花冠白色,肉质,裂片4,雄蕊4,子房4室,花柱2深裂。核果近球形,种子4粒。花期4~7月,果期6~11月。
如果您需要巴戟天的图片,可以参考以下资源:
1. 提供了23张巴戟天相关的高清图片,包括设计素材和原创摄影图。
2. 汇聚了巴戟天的素材图片和高清图片,您可以在该网站找到设计灵感和摄影创意。
3. 提供了巴戟天的标本详情。
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!你有没有听说过巴戟天这种神奇的植物?它可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中的一员,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关于巴戟天的图片,简直让人眼前一亮。今天,就让我带你一起走进巴戟天的世界,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吧!
一、巴戟天的外观揭秘
首先,让我们来一睹巴戟天的风采。巴戟天,又名巴戟、巴戟肉,属于茜草科植物。它的根茎粗壮,肉质肥厚,呈圆柱形,表面灰棕色,有纵皱纹。新鲜巴戟天呈淡黄色,干燥后则变为棕褐色。在图片中,你可以看到它的根茎上有很多小疙瘩,这就是巴戟天的特色之一。
二、巴戟天的生长环境
巴戟天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,适应性较强,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。它多生长在山坡、山谷、林缘等地方,喜欢在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。在图片中,你可以看到巴戟天在山林间茁壮成长,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。
三、巴戟天的药用价值
巴戟天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,被誉为“壮阳圣药”。它具有补肾壮阳、强筋骨、祛风湿、调经止痛等功效。在图片中,你可以看到巴戟天被加工成各种药材,如巴戟天片、巴戟天粉等,广泛应用于临床。
四、巴戟天的食用方法
除了药用价值,巴戟天还可以作为食材。在图片中,你可以看到巴戟天被用来炖汤、煮粥、泡酒等。巴戟天炖汤具有滋补强身、增强免疫力等作用;巴戟天煮粥则能养胃健脾、润肺止咳;巴戟天泡酒则能壮阳补肾、祛风湿。
五、巴戟天的种植与采摘
巴戟天的种植过程并不复杂,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1. 选择适宜的种植地,土壤要求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。
2. 种植前,要对土壤进行深翻、施肥、消毒等处理。
3. 种植时,要保持一定的行距和株距,有利于植株生长。
4. 适时浇水、施肥、除草、防治病虫害。
巴戟天的采摘时间一般在秋季,此时巴戟天的药用价值最高。在图片中,你可以看到农民们正在采摘成熟的巴戟天,他们小心翼翼地拔起植株,将根茎部分割下,然后进行加工。
巴戟天这种神奇的植物,不仅外观独特,而且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食用方法。通过这些图片,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巴戟天的庐山真面目。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巴戟天有更深入的了解,也期待你在生活中能发现更多关于巴戟天的奇妙之处。